关琇:踏上一段生命奇旅
耗时3年,总导演关琇携其团队采访50余位顶级生命科学家,对前沿生命科技进行了缜密翔实的梳理与调研,并决定记录下这关键的历史时刻,以沉浸式艺术展的形式面向公众对生命科学做一次系统科普。

关琇:2017年-2018年我导演了一部创业者的纪录电影《燃点》。当时的创作冲动是因为我观察到了一股改变世界的力量——移动互联的创业者。他们在短时间内就在很多方面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同时这其中的许多人为了理想也好,为了财富也好,都为改变世界付出了巨大的机会成本。如果不创业他们可能会有很好的工作,很和谐的家庭,然而一旦创业,大概率就会在惨烈的厮杀中弄的遍体鳞伤。我们习惯把目光都聚焦在一些少数的创业英雄身上,但这不是真实的创业生态。《燃点》想记录一个更有血有肉,不是以成王败寇的结果为导向,而是以过程为主的创业全景。所以当时燃点的slogan是:记录正在发生的创业史。我也想通过这个态度对所有创业者,无论成败,表达出我的敬意。2019年左右,移动互联的浪潮逐渐退去,我们很幸运又遭遇到了一股改天换地的力量,而这股新的势力一定会比移动互联更深刻,更全面的改变我们的世界,这就是新科技。突然一些新概念就冒到了我面前: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最终我们把关注点锁定在生命科技,真的是因为它太颠覆了,未来我们的生命长度和质量可能都会被重新度量,紧接着社会结构,伦理价值也可能会随之带来深刻的改变。这太值得去展现去记录了。但是生命科技和《燃点》不一样,创业这件事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也就有天然的戏剧性,创业主题本身的冲击力是足以撑起一部纪录电影的。但是生命科技就不一样,一些最激动人心的发现可能是科学家又发现了某个蛋白质的新功能,于是可能会有一个新方法一劳永逸的解决某种病症。这个发现的价值虽然不输创办一个千亿市值的企业,但是过程却很专业,也不够通俗。用什么形式去呈现生命科技,让大众也能理解,一直是我们策划阶段的核心难点。我们在调研时发现很多成就卓然的科学家都极具跳脱固有思维,另辟蹊径的能力,这真的给了我很多勇气,让我下定决心抛开对纪录片的路径依赖,用这种空间影像的形式去展现一个主题。对我来说这极具实验性和挑战性,以往的经验全都作废,但也有了很多新鲜的体验,让自己变得更有创造力了。当然肯定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但跨出这一步的经验对我和团队来说都太宝贵了。
关琇:它是改天换地的颠覆力量。而且正在以迅猛的势头发展着。对于我们这种外行来说,很多科技成果都无异于魔法般神奇。所以我想做一个力所能及的科普,在改变来临之前,让更多大众对这种改变有一些感性认识,也能多一些决策依据。另一方面,生命科技的发展也有着各种伦理风险,但是要想真的能规避风险,我们首先要知道它是什么吧?这也是我做这个展览的初衷之一。
798文旅:在此展览中,选取了景晓雷和占研两位艺术家的作品作为展中展是出于怎样的考量?
关琇:因此次展览与798合作,有幸结识了景晓雷和占研两位老师。之前我知道景晓雷有一件作品:置于沙漠中一个巨大的金属人像,非常震撼。后来和景老师聊,他说他很强调作品和作品所在的“场域”关系。这点和我们的空间展真是不谋而合了。我们就是想通过塑造不同的环境氛围来给生命科技全新的诠释。占研老师还一直没能有幸见到。但是他用卷尺做主要意向的一组作品很打动我。当时我就想到生命科学家给我讲的一句话:“在科研领域,尺度决定深度,今天的生命科技已经微缩到分子层面,去测量去验证了,所以它的能量也必然巨大。”我想用这个角度去诠释占老师的作品,也许是他本人不必然有,但可以有的一个有意思角度吧。
艺术家景晓磊作品
798文旅:通过这个展览,你希望带给观众什么样的感受?或者,希望观众从中能够收获到什么?
关琇:我希望观众带着父母来看“生命奇旅”并且关注未来的生命科技,增加信心,减少焦虑。从观念上了解生命科技就在身边,重新规划生活,长度会引起量变,量变会引起质变。我希望我的内容能够引起年轻人、中年人、老年人对于生命的思考。另外,展览视觉的部分都跟生命相关,如海洋、植物等,希望给大家带来愉悦的体验,当然你愿意思考也行,其实愉悦就足够了。